朋友们闲聊时,说到孩子,不少人都会说:“我家两个孩子性格、习惯很不一样呢!”真是这么回事,就拿我家来说,就是如此。
周末上午9点50,大儿子房门仍然紧闭。我实在看不下去了,一把推开门,进去喊他起床。过了10分钟再进去,总算是起来了。我说:“大少爷起来了?”又用一种话剧朗诵的语调说:“每次父母提起淳淳,总会以尊敬的语气称他为大少爷。”儿子知道我在讽刺他,有点不好意思,嘴上还说:“你要是真尊重我,就让我接着睡觉。”我懒得再跟他逗,催他快点,因为11点还要到教会去做义工。这时候的小儿子,已经吃了自己做的早餐,出去遛了狗,回来把床铺好,开始看书了。
这兄弟两个,从小时候起就在很多方面不一样。一样的爹妈,一个房顶下生活,个性竟是不同。
记得在大儿子两三个月大的时候,一天,吃完奶,我给他换上干净的小围嘴儿,把换下来的洗一洗,拿到阳台上凉起来。就在这时,只听大儿子突然大哭起来,我吓了一跳,赶忙进屋,一看,原来是在他挥着小手玩儿的时候,把围嘴儿盖到了脸上。一下什么都看不到,大儿子被吓得大哭起来。我把他的围嘴儿拿开,他还不依不饶地哭了一阵子。等到小儿子也这么大时,一天,又是完全相同的场景,我在阳台上晾着小衣服,一边凝神听着屋里的动静。只听到小儿子的呼吸有点快,呼哧呼哧的,我进屋一看,小围嘴儿又盖到了小儿子的脸上,小儿子的小手正在挥舞着。我把小围嘴儿拿开,小儿子看到我的脸,马上高兴地笑起来,小手挥得更带劲了,就好像是刚和妈妈玩了捉迷藏。那时我就知道,这兄弟俩的性格真是不一样。
两人都上的石油幼儿园。幼儿园的老师告诉他们睡前要把第二天的衣服准备好,于是,每天晚上临睡前,小儿子会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拿出来放在床头,这个习惯他一直坚持到今天。大儿子则是新鲜了两三天之后,就觉得早上去找衣服也是一样,于是完全没有这个习惯。到今天,小儿子的房间整整齐齐,换下来的衣服放进洗衣筐,床和桌子也是整齐的。再看老大的房间,只有一个乱字可形容,不说也罢。小儿子喜欢有规律地生活,按时起床,写作业,看书,锻炼,遛狗;老大的生活则是无序状态,可以学半夜,一早去上学, 也会在周末时睡到日上三杆,把狗放进屋睡在床脚。小儿子是不让狗进自己的房间的,轮到时他遛狗时他会老老实实地带着狗出去走四、五十分钟,而老大值班时则可能是带着狗在院子里乱追瞎晃,或者干脆和狗一块坐在长椅上晒太阳。
我和先生都是学文科的,大儿子偏偏对文科没什么兴趣,他喜欢的是工科。不知什么时候,家里的电脑、网络出了问题,都是大儿子去解决,机箱拆了装,装了拆,修理好后自己夸自己:“我真是个天才!”也知道帮我们下载电影、音乐。小儿子则从很小就显示出对文字的喜爱,刚上一年级就曾把某一期的读者文摘的第一页裁下来夹在书里,问他,他说“我觉得这篇作文写得很好”。他在国内上完了小学二年级,但这几年自己看书,中文已经可以看《三国演义》了。
两个孩子在课余都做义工。大儿子曾在诊所帮助接电话、整理病历、清理器械,在社区的义卖中站摊吆喝,帮我做华人协会的网站。十年级的暑假我们回国,先生帮他联系了朋友的工厂去实习半个月,他和工人一起住宿舍、吃食堂、坐班车,每天在车间接线路板,手被磨起了茧。就是从那时起我才认识到,平日在我眼前晃来晃去的儿子也有很认真的一面。实习结束后,车间里年轻的工人还和他保持着QQ联系,让他辅导英语。大儿子做的最久的是周末在教会的儿童中心照顾孩子,主要工作是领着一群小学生学习圣经故事----用儿子的话说是“做阅读理解”,做游戏,做手工,等家长把孩子们接走后,再整理教室。圣诞节时,孩子们在大教室看表演,大家席地而坐,我看到儿子盘腿坐在地上,背上趴着两个孩子,腿上一边坐了一个。活动结束后,我跟儿子说:”你今天的韧带可拉开了!“ 儿子说:”我觉得我的大胯都拉开了!“
小儿子因为年龄还小,参加的社区服务还少,但我也让他开始学着在协会网站上发布华人协会活动的宣传单,参加协会活动当小义工,这个暑假他将要参加P2P夏令营,是去宁夏农村学习小额信贷的操作,同时参观当地小学。参加 这个活动,主要是想让他到偏远农村去看看那里农民的生活,那里同龄人的生活,让他知道自己比那里的孩子多拥有了多少东西,想想能为别人做些什么。
昨天我在电脑上找了一首歌,是one republic的,这是美国一个很有名的摇滚乐队。小儿子听听说不怎么喜欢这个类型的。我问他喜欢什么样的歌曲,他说:”我比较喜欢老哥下的那些歌。“大儿子下的歌主要是美国乡村歌曲,一些老歌,像country road, sealed with a kiss,sailing, 还有就是八、九十年代的港台老歌,像”光辉岁月“,”千千阙歌“、大话西游的片尾曲。这些都是我喜欢的。看来两个儿子个性虽不相同,但很多观念方面还是相互影响的,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。父母都希望孩子能优秀,能幸福,我也是如此。但比起让他们上名校,我更希望他们在青少年时期能形成一种主动参与、服务社会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,有一种朴实、谦逊的教养,让我欣慰的是,他们逐渐做到了。
0
推荐